首页-新闻中心
1、气浮法工作原理
1.1 气浮法是溶气系统在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,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,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,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,从而实现固~液分离的水处理方法。
1.2 污水当中的悬浮物表面有亲水和憎水之分。憎水性颗粒表面容易附着气泡,因而气浮法常用于含油性水质处理。亲水性颗粒用适当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可以转为憎水性。水处理中的气浮法,常用絮凝剂使胶体颗粒结成为絮体,絮体具有网络结构,容易截留气泡,从而提高气浮效率。水体中如有表面活性剂(如洗涤剂)可形成泡沫,也有附着悬浮颗粒一起上升的作用。
1.3 气浮设备池面通常为长方形,平底或锥底。出水管位置略高于池底,水面设刮泥装置和集泥槽。添加絮凝剂以后,附有气泡的颗粒上浮速度很快,气浮池容积较小,水流停留时间也很短(一般10分钟左右)。此时,刮泥装置的作用就是将水面浮渣及时清除到另一个装置内,从而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。
2、气浮法的优点
2.1 气浮过程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,浮渣含氧不易腐化,有利于后续处理。
2.2 气浮池表面负荷高,水力停留时间短,池浅,体积小,具有投资少、占地面积小、自动化程度高、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。
2.3 浮渣含水率低,一般低于4%,排渣方便。
2.4 投加絮凝剂处理废水时,气浮法投加药量较少。
3、气浮法的缺点
3.1 耗电多,运营维护成本偏高。
3.2 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时,减压释放器容易堵塞。
3.3 对一些亲水杂质或者高密度、体积较大杂质(如沙砾等)的去除效果低。
气浮式一体机图
4、气浮法的分类
4.1 曝气气浮法
又称分散空气法,是在气浮池的底部设置微孔扩散板或扩散管,压缩空气从板面或管面以微小气泡形式逸出于水中。也有在池底处安装叶轮,轮轴垂直于水面,而压缩空气通到叶轮下方,借叶轮高速转动时的搅拌作用,将大气泡切割成为小气泡。水泵吸水管吸气气浮、射流气浮、扩散板曝气气浮、叶轮气浮等皆属此类。
4.2 溶气气浮法
4.2.1 真空溶气法
使气浮池上的空间呈为真空状态,处在常压下的水流进池后即释出微气泡。
4.2.2 加压溶气法
空气加压溶入水中达到饱和,溶气水流减压进入气浮池时即释出微气泡。加压溶气水可以是所处理水的全部或一部分,也可以是气浮池出水的回流水,回流水量占所处理水量的百分比称回流比,是影响气浮效率的重要因素,须由试验确定。加压溶气法的设备有加压泵、溶气罐和空气压缩机等。溶气罐为承压钢筒,内部常设置导流板或放置填料。溶气罐出水通过减压阀或释放器进入气浮池。
4.3 电解气浮法
是向污水中通入5~10V的直流电,从而产生微小气泡,但由于电耗大、电极板极易结垢,所以一般只用于中小规模的工业废水处理。
4.4 生物及化学气浮法
该法利用生物的作用或在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絮凝后放出气体。
5、气浮法投加药剂
5.1 表面活性剂
当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后,再用刮渣机将泡沫层刮除。这要求泡沫层相对稳定如不待刮渣,泡沫即行破灭,使浮上分离的污染物又重回到废水中,降低了处理效果。为维持泡沫的稳定性,可适当投加表面活性剂。
5.2 絮凝剂
以油性颗粒为例,表面活性物质的非极性端吸附于油粒上,极性端则伸向水中,极性端在水中电离,使油粒被包围一层负电荷,产生双电荷,增大了ζ电位,不仅阻碍油粒兼并,也影响油粒与气泡粘附。为此在气浮之前,宜将乳化稳定体系脱稳、破乳。破乳的方法可采用投加絮凝剂,使废水中增加相反电荷的胶体,压缩双电层,降低ζ电位,使其电性中和,促使废水中污染物破乳凝聚,以利于与气泡粘附而上浮。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、聚合氯化铝铁、聚丙烯酰胺等。其投加剂量宜根据试验确定。如果废水中含有硫化物,则不宜使用铁盐作絮凝剂,以免生成硫化铁稳定胶体。
5.3 浮选剂
浮选剂大多数是由极性-非极性分子所组成的。其分子一端为极性基,易溶于水(因水是强极性分子),另一端为非极性基,有疏水性。例如肥皂中的硬脂肪酸,它的C17H35是非极性端,有疏水性质;而COOH是极性端,有亲水性质。所以把极性-非极性分子称为两亲分子。浮选剂的极性基团能选择性地被亲水性物质颗粒所吸附,非极性基团则朝向水,所以亲水性物质颗粒的表面就转化为疏水性物质而粘附在气泡上,随气泡上浮至水面上。分离造纸废水中的纸浆可采用动物胶、松香等作浮选剂。(动物胶投量为3.5mg/L,松香、铝矾土、甲醛各0.3mg/L,氢氧化钠0.1mg/L。)
平流式气浮机运行示意图
6、气浮机的类型
6.1 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加压射流(内部不容易堵塞),这类GFH气浮是目前国内用的比较广泛的,结构也相对简单,现场操作安装比较简单,适用于各类工业废水和市政废水的预处理及部分后续处理。
6.2 竖流式加压溶气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加压射流,这类气浮目前在国内来说运用的非常少,由于结构复杂,高度较高,操作维护比较困难等特点,所以相对比于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效果要大打折扣,只有在占地空间上存在优势。
6.3 高效浅层气浮装置/超效浅层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加压射流,这类气浮在国内运用的也相当广泛,尤其在造纸行业,其他行业近几年也开始慢慢使用,由于结构复杂,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,目前国内做的好的并不是很多(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的项目,水量低于100T/H的建议用GFH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装置)。
6.4 多相混溶气浮装置(也叫溶气泵气浮)
溶气方式为泵前负压吸气,这类气浮目前在国内运用的比较多,由于其无需空压机和压力容器(大储气罐除外)等特点,基本可以代替传统的有水泵、空压机、溶气罐等形式的加压溶气气浮,一般选择进口溶气泵,如EDUR、尼可尼等,国内溶气泵效果及使用寿命均不能和进口的相比。
6.5 涡凹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叶轮高速旋转负压吸气产生微气泡,这类气浮国内运用的比较广泛,主要在含油废水的预处理段,效果较好。
6.6 序进式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涡凹曝气+多相混溶(溶气泵),其实这类气浮在国内很早就有使用的,即涡凹气浮+溶气气浮组合使用的,在含油废水处理中运用较多,只不过近几年开始推广这种组合,并不是新的技术。
6.7 催化氧化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催化氧化罐+加压射流溶气,这类气浮在国内运用的极少,主要用于浓度、COD等比较高难处理的特种废水。
6.8 多级气浮装置
溶气方式为加压射流,这类气浮运用的也比较多,特点是占地面积小,处理能力高,耐冲击负荷大。
6.9 实验气浮装置
主要用于各类废水的气浮可行性的定性定量分析。
6.10 微型气浮装置
主要用于小水量的废水处理。
(更多《水处理气浮法工艺》的相关资料,欢迎垂询交流!)
首页-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