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新闻中心
1、常见水处理杀菌剂的市场占有率
目前市场上表面活性剂类杀菌剂占31 %,含硫化合物占23 %,含氯化合物占17.5 %,海因类占9 %,戊二醛占8.5 %,其他约占10 %。
2、常见水处理杀菌剂的分类
2.1 氧化性杀菌剂:氯、臭氧等均为强氧化剂,通过强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细胞结构,或氧化细胞结构中的一些活性基团杀菌。 常规氧化型杀菌荆维持药效时间短,在碱性条件下使用量大,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。
2.2 非氧化性杀菌剂:降低表面张力,选择性地吸附在菌体上,在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高浓度的离子团,直接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。
3、常见水处理杀菌剂的种类
3.1 季铵盐类
季铵盐类杀菌剂是一类抗菌性的表面活性剂,应用最广。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最早也最多,具代表性的杀菌效果最好的是脂肪铵的季铵盐。常见的有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(代码 1227)、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(代码 1231)、聚季铵盐(代码 SH800)、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(商品名称新洁尔灭)、双C5烷基季铵溴盐、氰基季铵盐、双季铵盐等.其中以复配型高效广谱杀菌剂SH801最具有代表性,该类杀菌剂毒性小,杀菌效率高,受 pH值变化的影响小,使用方便,化学性能稳定,分散作用及缓蚀作用好。
3.2 季磷盐类
我国 90年代初引进使用季磷盐杀菌荆,它是一种新型、广谱、高效的杀菌剂,具有优良的杀菌性能和优良的粘泥剥离作用,但进口产品价格昂贵。目前,广东桑海环保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开发同类SH870系列杀菌剂。
3.3 有机醛类
醛类杀菌剂较常用,杀菌效果较好,其杀菌效果与化合物结构相关,主要有甲醛、异丁醛、肉桂醛、丙烯醛、乙二醛、苯甲醛、戊二醛等。其中戊二醛、甲醛和丙烯醛等较多使用。丙烯醛因有较大的毒性和刺激性,甲醛的使用浓度高,并且刺激性大,现场使用很少。戊二醛虽然价格昂贵,目前也有与其它药剂复配使用。
3.4 含氰化合物类
含氰类杀菌剂杀菌效率高,价格低廉。最常见最常用的为二硫氰基甲烷,它一般与其它助剂复配使用,如二硫氰基甲烷、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、表面活性荆加溶剂复配而成,是二硫氰基甲烷、表面活性剂加溶剂复配而成,是二硫氰基甲烷、双砜加溶剂复配而成的等。该类杀菌剂毒性较大,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分解且 自身溶解性较差,所以常常填加一些表面活性剂助溶,从而提高杀菌效率 。
3.5 杂环化合物类
杂环类杀菌剂杀菌效率高、掺量较低、与其他水处理剂有很好的配伍性能等优点。其主要有咪唑类衍生物(如甲硝唑)、吡啶类衍生物(如十六烷基溴化吡啶)、噻唑、咪唑啉、三嗪的衍生物、异噻唑啉酮、聚季噻嗪、聚吡啶、聚喹啉等类型。但该类杀菌剂存在水溶性较差、易吸附损失、成本较高、部分化合物对好氧菌无杀菌效果等缺点。
3.6 复合型杀菌剂
复合型杀菌剂提高了杀菌剂的广谱性,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杀菌剂的杀菌效率。比如由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1227与双氧化物加其它助剂复合而成,由有机胍与季铵盐加表面活性剂加溶剂复合而成,由季铵盐与戊二醛复合而成,由苯酚与有机胺加甲醛复合而成的。这些复合杀菌剂不同程度地解决了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,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。
3.7 多功能型杀菌剂
由广东桑海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杀菌清洗阻垢消泡一体剂,具有使用效率高,用量少,不易产生耐药性,综合处理效果受环境影响小,并能简化水处理施工步骤等特点,是新型的复合多功能杀菌剂。
4、水处理杀菌剂的发展趋势
4.1 高效、低毒 、速效、广谱、稳定性强、配伍性好、无副作用、不产生抗药性、一剂多用、经济实用将是水处理杀菌剂的发展趋势 。
4.2 致力于多功能杀菌剂的研究。
5、水处理杀菌剂的选择
5.1 根据不同的水质、细菌的种类,特别是pH值。当pH值较高时,不宜用氯气等氧化性杀菌剂,而季铵 盐类杀菌剂pH值越高越好。 当水中含有Fe2+和H2S时,不宜使用氧化性杀菌剂,否则不仅会增加氧化性杀菌剂用量,而且会影响处理后的水质,形成二次污染。
5.2 所选择的杀菌剂要与阻垢剂、缓蚀剂等其他助剂有好的配伍性,即不互相降低各自的效果,水质要稳定。加入后,不能增加水中的胶体颗粒数,能均匀溶解水中,且清澈透明。
5.3 杀菌剂使用一定时间后,往往有抗药性,杀菌效果降低,这时应改为另一种杀菌剂,因此每种水应筛选两种杀菌剂。
5.4 应注意选择性价比高、运输方便、使用方便的杀菌剂。
5.5 选择低毒无二次污染的杀菌剂。
5.6 无论使用什么杀菌剂都要进行杀菌试验及配伍性试验。所取水样应有代表性,当水中含菌量不高时,可取回水样在一定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下进行培养,使菌量高时再作筛选试验用。
6、水处理杀菌剂的投加方法
6.1 连续投加:控制细菌数量的增加 。
6.2 间歇冲击投加:大剂量投加杀灭大量细菌 。
6.3 连续投加与间歇冲击投加两种方式相结合。
6.4 加药点 :一般设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远端,如进站来水处(除油罐前)。 为确保注水水质,一般在污水处理的滤后或注水泵进口设加药点。
6.5 加药量 :
A、连续式投加:开始浓度较高 ,细菌数量控制下来后,采用相对较低的加药浓度。有效浓度由室内评价和现场细菌分析确定。
B、间歇冲击投加:定期使用较高浓度的杀菌剂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灭菌。加药周期、加药量、加药时间,根据室内评价和现场细菌分析而定,通过现场实践进行调整。
6.6 细菌数量监控 :
污水处理系统加入杀菌剂后,要定期取样,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计数,随时调整加药方式和加药浓度,确保杀菌剂杀菌效果。
(了解更多水处理杀菌剂的种类的资讯,欢迎来电垂询交流!)
首页-新闻中心